百益宝em菌之獭兔的疾病防治
兔病是养兔生产的大敌,特别是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一旦发生流行就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防病是养兔的生命线。防治兔病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尽量减少因兔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一、兔病预防及防疫制度 獭兔是比较娇气的小动物,很多疾病,未发现任何明显症状,便大批死亡。有些慢性疾病,治疗效果也不十分理想,而且得不偿失。因此,防治兔病必须采取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一)加强饲养管理 兔病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兔病与饲养环境是分不开的。健壮的獭兔身体免疫效果好,有助于抵抗多种疾病的侵袭,体质弱的獭兔则易患多种疾病。只有饲养管理工作做好了,獭兔的体质健壮了,才能增强抗病能力。在这方面应当重视科学的饲养管理、饲料的合理搭配和饲养环境的有效控制(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密度及光照等),促进兔群的正常生长。 (二)搞好预防接种免疫 对常见传染病,如兔瘟、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大肠杆菌病,有效的措施是按照免疫接种程序,适时搞好疫(菌)苗预防注射,以期获得坚强的免疫力。 (三)搞好卫生消毒 生产区大门口和兔舍入口处设立消毒池,放置麻袋片或草垫,并经常保持有效的消毒液,室内消毒池同时设置紫外线灯;饲养区环境每周消毒1次;兔舍每天清扫一次,经常保持兔舍、笼具、饲料、饮水的卫生,每周消毒一次;发生传染病时要随时消毒;粪便及污物远离兔舍100米外,定点堆积生物热发酵消毒,病、死兔焚烧或深埋处理。消毒药物的选用,应该符合消毒效果好、价廉易得的原则(如外周消毒可用20%的石灰水或30%的草木灰水),消毒浓度按规定配比。 (四)药物预防与治疗 一些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疫(菌)苗,只能定期药物预防与治疗。如球虫病、疥癣病,囊尾蚴病、肠炎、乳房炎等,应根据其发生规律,按时投药,群体预防。一旦发病,应及时使用药物治疗。 (五)检疫与隔离 引进种兔时,只能从非疫区引入,经当地动物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并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方可引进。新引入的种兔,应隔离观察20—30天,确认健康无病方可混群饲养。 (六)制度与设施 兔场应有健全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和完善的防疫设施,并严格执行。兔场原则上谢参观,必要的参观者,一定要换上工作服和鞋,并经消毒后方可进入。饲养人员进入兔舍时,要换上工作服和鞋,经消毒池和紫外线消毒,非饲养人员不准随便进入兔舍。场外的车辆、用具一律不准进入兔场,出售兔子须在场外进行,已出场的兔子不准拉回,养兔场的种兔不准任意对外配种,场内不准饲养畜、禽、犬和猫,严防野兔进入兔场。兔场的防疫设施应完善,使兔场整体上具备防疫灭病的条件。 (七)坚持自繁自养 兔场达到一定规模后,不要轻易从外面引种。要选择健康的良种公、母兔进行自繁自养,防止引进种兔时带入兔病,造成疫病传播,给疫病净化工作造成很大困难。自行繁殖时必须注意防止近亲繁殖,坚决淘汰有病兔和带菌、带虫兔,培育健康兔群。 二、传染病防制 獭兔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兔瘟、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大肠杆菌病等。控制传染病有效的方法是预防接种,注射疫(菌)苗。先,要搞好獭兔基础免疫。即在25—28日龄接种大肠杆菌苗;30—35日龄接种巴氏杆菌苗或巴波二联苗;40—45日龄兔瘟疫苗免,60—65日龄加强免疫;70日龄注射魏氏梭菌苗。注射剂量按说明施行。其次,搞好獭兔的定期免疫,即在春、秋两季,对中成兔进行瘟、巴、波、魏、大疫(菌)苗的免疫注射。这样,就能有效防止上述常见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三、寄生虫病防制 獭兔常见的寄生虫病有球虫病、疥癣病、豆状囊尾蚴病、栓尾线虫病、皮肤霉菌病等。控制寄生虫病的有效方法是进行药物群体预防,有临床症状者则进行药物治疗。仔兔开食到断奶前,用3—4种抗球虫药,如杀球灵、莫能霉素、氯苯呱等混料,每7天交替用一种;断奶至90天的幼兔,颈部皮下注射兔球净,每兔0.2毫升共2次,继续加喂抗球虫药,能很好地预防兔球虫病的发生。断奶前1周左右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注射吡喹酮(超虫净),按说明用量,能有效预防胃肠道线虫病、螨病、囊尾蚴病,并防止混群后感染。春秋两季定期驱虫,每6个月对全部中成兔注射一次或在饲料中添加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超虫净,预防体内外寄生虫。同时定期使用抗球虫药物。 四、常见普通病防治 獭兔常见的普通病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约占普通病发病率的80%,主要有腹泻,便秘,肠臌胀等,此外,还有感冒、乳房炎等病。 (一)腹泻 腹泻不是立性疾病,是泛指临床上具有腹泻症状的疾病,主要表现是粪便不成球,稀软,呈粥状或水样。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一是以消化障碍为主的疾病,如消化不良;二是某些传染病,如副伤寒、肠结核等;三是寄生虫病,如球虫病等;四是中毒性疾病,如有机磷中毒等。后三种情况,除腹泻外,还有各自疾病的固有症状,这里只介绍引起腹泻的胃肠道疾病。腹泻各种年龄的兔均可发生,但尤其对幼兔危害大,且主要与饲料品质不良和饲养管理不当有关。一是饲料不洁,混有泥沙、污物等,或饲料发霉,腐败变质;二是饲料内含水量过多,或吃了大量的冰冻饲料;三是饮水不卫生,或夏季不经常清洗饲槽,不及时清除残存饲料,以致酸败而致病;四是饲料交换突然,家兔不适应,特别是刚断奶的幼兔;五是兔舍潮湿,温度低,腹部着凉;六是口腔及牙齿疾病,也可引起消化障碍而发生腹泻。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杀菌消炎,收敛止泻和维护全身机能。一般应用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类药物均有效,久泻不止口服收敛药物,对脱水严重的病兔进行补液强心或口服人工补液盐。 预防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饲料品质,饮水要清洁。兔舍保温、通风、干燥和卫生,定期驱虫,及早治疗原发病。 (二)便秘 便秘是指肠内容物停滞、变干、变硬,致使排便困难,甚至阻塞肠腔的一种腹痛性疾病。发病原因:一是精、粗饲料搭配不当,精饲料多,青饲料少,或长期饲喂干饲料,饮水不足,都可诱发便秘;二是饲料中带有泥沙、被毛等异物,致使形成大的粪块而发生便秘;三是环境突然改变,运动不足,过饥过饱,打乱正常的排便习惯而发病;四是继发于排便带痛的疾病(如肛病),排便姿势异常的疾病(如骨盆骨折,髂关节脱臼),以及一些热性病、胃肠弛缓等全身性疾病的过程中。治疗原则是疏通肠道,促进排粪。如病兔禁食1—2日勤给饮水;按摩腹部,刺激排便;用温水或2%碳酸氢钠水、植物油、石蜡油灌肠,加速粪便排出;内服缓泻剂,如硫酸钠、硫酸镁、植物油、石蜡油促进通便;全身疗法时应补液强心 ;加强护理,多喂多汁易消化饲料。 预防本病 ,夏季应有足够的青饲料,冬季喂干粗饲料时,应保证充足清洁的用水。保持饲槽卫生,经常除去泥沙或被毛等污物,保持獭兔的适当运动。精粗饲料搭配合适,饲喂要定时定量,防止饥饱不均,使消化道有规律地活动,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三)肠臌胀 肠臌胀又称肚胀,主要是由于采食大量易发酵的饲料,如幼嫩的青草,豆科牧草,发霉、腐败、冰冻饲料或质量不良的青饲料等。兔舍寒冷、潮湿、阳光不足,也可诱发本病。继发性肠臌胀见于肠阻塞、肠便秘的经过中。治疗原则是:排气减压,镇痛解痉和清肠制酵。如当腹部特别膨大,高度呼吸困难,有窒息危险时,应立即用注射针头穿肠排气;对腹痛不安的病兔,肌注30%的安乃近1毫升;制止腐败发酵过程,内服硫酸钠或人工盐3—5克,植物油或石蜡油10—20毫升,内加制酵剂,如克辽林1—2毫升。 预防本病,应禁喂腐败、发霉、冰冻饲料,防止过多采食易发酵(如麸皮)和易膨胀(如豆科精料)饲料。初喂幼嫩青草时,可少量多次给予。 (四)感冒 感冒主要是由于寒冷的突然侵袭而致病。病兔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体温升高,耳鼻发凉,怕寒战栗、眼结膜潮红,咳嗽打喷嚏等。本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解热镇痛和防止继发感染。用解热镇痛、磺胺类、抗生素药物治疗有效。对病兔精心饲养,避风保暖,喂给易消化的青绿饲料,充分供给清洁用水。 做好预防,在气候寒冷和气温骤变的季节要加强防寒保暖工作,圈舍要保持干爽、清洁、通风良好。 (五)乳房炎 本病多发生于产后5—20天的哺乳母兔。发病原因:一是由于外伤而引起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感染;二是笼舍内的锐利物损伤乳房 ,以及泌乳不足,仔兔饥饿,吮乳时咬破乳头;三是母兔乳汁过多或过稠,长时间在乳房内蓄积而引起乳房炎。治疗原则是,消肿排脓,抗菌消炎。常用药物有消炎软膏、普鲁卡因(封闭治疗)青霉素、磺胺类药物。愈后不宜再用作繁殖母兔。 预防措施是,保持笼舍的清洁卫生,清除玻璃渣、木屑、铁丝挂刺等锐利物,尤其是笼箱出入口要平滑,以防乳房外伤。产前、产后适当调整母兔精料和青饲料比例,以防乳汁过多或不足。
百益宝公司主营百益宝EM菌种、EM原液、绿苗壮种植专用菌液和菌种、净源环保除臭菌液和菌种、饲料发酵剂,渔宝水产专用菌,发酵袋,有机肥发酵剂,农资产品等.。提供饲料发酵技术、发酵床制作技术、有机肥发酵技术,生态养殖技术服务免费上门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