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益宝em菌之獭兔的配种与繁殖
繁殖是獭兔生产中的主要环节,没有繁殖就没有效益。 一、 繁殖特性 獭兔是多胎高产动物,具有性成熟早,妊娠期短,产仔多,哺乳期短等特点。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一般年产仔5—6胎,多可达10—11胎,每胎产仔6—8只,多可达14只,每年可产断奶兔25—35只,高的可达40—50只,表现出了很强的繁殖力。獭兔属刺激排卵性动物,卵巢中成熟的卵子经公兔交配或注射性激素后方能排出,如果采取强制交配的方法,也可使母兔妊娠受胎,正常产仔。 二、 繁殖季节 獭兔的发情与繁殖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但由于季节不同,以及温度、日照营养状况的不同,仍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春秋季节发情比较集中,发情周期较短,性机能表现旺盛,配种受胎率高,产仔数多;夏季气候炎热,冬季气温较低,种兔体质瘦弱,性机能不强,配种受胎率低,产仔数少。 三、繁殖生理 獭兔的繁殖生理特点是:性成熟早,发情周期短,发情征候不明显。一般獭兔的性成熟时间为3.5—4月龄。公、母兔性成熟后,虽然已能配种繁殖,但因身体各部器官仍处于发育阶段,过早配种,不但影响自身的生长发育,而且配种后母兔受胎率低,产仔数少,仔兔初生体重小,母兔泌乳少,育成率很低。初配年龄应撑握在5—6月龄,体重在3kg左右,利用年限一般为3—4年。 四、发情规律 在正常情况下,母兔的发情周期为8—15天,持续期为2—3天,但发情周期很不规律,有的甚至短到5—6天。发情时主要表现为:兴奋不安、食欲减退、常用前肢扒箱或后肢“顿足”,频频排尿,有时还有衔草做窝等表现。当公兔追逐爬跨时,常做故意接受交配的姿势。鉴别母兔是否发情,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外阴部粘膜的色泽变化和湿润情况判断。如果外阴粘膜苍白、干燥,则表明没发情;粘膜呈粉红色、松软,则为发情初期;粘膜潮红、湿润,则为发情盛期;粘膜紫红则为发情后期。发情盛期配种,其受胎率高。即“粉红早、黑紫迟、大红配种正当时”。 五、妊娠与妊娠检查 公、母兔交配(输精)后,精子和卵子在母兔输卵管上1/3处的膨大部受精而形成受精卵,大约在配种3天后胚胎进入子宫,7—8天后着床,经过胚期、胎期、胎儿期三个阶段共30天左右,由母体分娩排出。检查母兔是否妊娠,通常采用外观法、复配法和摸胎法。如果空怀,要及时补配;如果怀孕,要对孕兔加强饲养管理,维持母兔健康,保证胎儿正常发育,防止流产。 六、分娩与护理 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后,即行分娩。母兔的分娩预兆比较明显,多数母兔在临产前3—5天,乳房开始膨胀,亦可渗出少量乳汁,外阴肿胀充血,粘膜潮红湿润。临产前1—2天,开始衔草拉毛筑窝。临产前数小时,母兔表现情绪不定,频繁出入产箱,并有四肢刨地、顿足、拱背努责和阵痛等表现。母兔分娩多在安静的夜间,不喜欢在光线明亮处筑窝产仔。母兔分娩时,一边产仔一边咬断仔兔脐带,吃掉胎衣,添干仔兔身上的血迹和粘液,分娩即告结束。母兔产仔后即跳出产箱寻找饮水,如果找不到饮水就会跳回产箱咬食仔兔。因此,要给分娩母兔准备好充足的清洁温水、米汤、淡盐水或麸皮汤。产仔结束后,应及时清理产仔箱,清点仔兔数量。每只健康母兔以哺育仔兔6—8只为宜,多余的可交其他产仔少的母兔代养,对体重过小或体弱的仔兔应予以淘汰。 七、配种方法 目前獭兔的配种方法,大部分采用自然交配,人工辅助交配,也有的采用人工授精方式。其中,人工辅助交配是目前养兔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配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公、母兔分笼饲养,在母兔发情期间,将其放在公兔笼内进行配种。与自然交配相比,人工辅助能有计划地进行选种选配,避免近亲交配,不断提高兔群质量;有利于保持种公兔的性机能和合理安排配种次数,延长种用年限;能避免疾病传播,保持种兔的体质健康。人工授精则是獭兔繁殖改良工作中经济科学的一种配种方法。这种方法是用器械人工采集公兔精液,经适当处理后再用器械将精液输入母兔生殖道内,受胎率可达80%—90%。其主要优点是:能充分利用优良种公兔,提高配种效能,快速改进兔群质量;有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尤其是生殖器官疾病;可减少公兔的饲养量,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有条件的养兔场或农户应尽量采用人工授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