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菌养殖蚯蚓作为新型动物性蛋白饲料的可行性研究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水产养殖及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植物源蛋白饲料和鱼粉等少量品种动物源蛋白饲料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的高要求,因此,开辟蛋白质饲料的新来源研究意义重大。蚯蚓作为一种新型的动物性高蛋白质源,因其品种多样、好养殖、繁殖率高、营养丰富和极具环保价值等特点,正逐步受到广大养殖者的青睐。在目前高蛋白动物性饲料资源短缺和倡导环境保护的新形势下,通过养殖蚯蚓开发饲料资源,生产出高蛋白动物性饲料,对缓解高蛋白动物性饲料资源的不足,改善环境,促进饲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蚯蚓的生物学特性
蚯蚓属于变温动物,喜湿、畏光,昼伏夜出,食物种类丰富。蚯蚓的适宜生长温度为6~30e,低于5e时进入休眠状态,至-5e时就会冻死。蚯蚓的繁殖适宜温度为15~30e,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如叶绿异唇蚓在10e时孵化需112d,15e时为49d,20e时为36d,25~30e时只需20d左右)。蚯蚓的适宜湿度为50%~80%,范围很广。但蚯蚓因靠皮肤吸收溶于水中的氧气,若要蚯蚓长得好,常洒水保持土壤的湿润很重要。吸收的空气越新鲜、越充足,蚯蚓的生长越快,产卵越多。蚯蚓畏光,昼伏夜出。蚯蚓的体表和口前叶具有类似于晶体结构的感光细胞,对光线十分敏感,适宜的光照强度为32~65lx。蓝光和紫外线对蚯蚓损伤较大,红光刺激小。蚯蚓喜欢在微酸性至中性的环境中栖息。日本/太平二号0和赤子爱链蚓的适宜pH值为5.5~7.8,一般发酵彻底的食料都能满足这个要求。蚯蚓的食物广泛,除金属、玻璃、橡皮和塑料外,几乎什么都吃,甚至污水、淤泥和生活垃圾等都是它的好食品。蚯蚓的繁殖率极高,年繁殖率为3000~40000倍。孙派军利用高产养殖蚯蚓技术露天产鲜蚓78808.5kg/hm2,塑料大棚产鲜蚓225000kg/hm2。
2 蚯蚓的营养成分
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丰富。组成蛋白质的蚯蚓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平均为56.5%,高可达71.0%。蚯蚓粪中也含有蛋白质,含量高达22.5%左右。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虽然由于蚯蚓的品种和产地不同,其种类和含量有所差异,但都非常丰富。异唇蚓及威廉环毛蚓等蚯蚓的氨基酸含量极高,并且几乎含有蛋白质中普遍存在的20种氨基酸,其中具备鱼类所需的10种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以及其他水产经济动物、水产名贵动物所需的各种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蚯蚓蛋白中精氨酸含量约为花生蛋白的2倍,是鱼蛋白的3倍;色氨酸的含量约为动物血粉蛋白的4倍,为牛肝的7倍[3-4];赖氨酸含量约为牛肉的3.9倍,为猪肉的4.6倍[1]蚯蚓的脂肪含量较高。其中以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蚯蚓中含有相对高丰度的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激素和糖类物质。蚯蚓中铁的含量是鱼粉的14倍,铜的含量比鱼粉高1倍,锰含量比鱼粉高5倍,锌含量比鱼粉高3倍。1g蚯蚓干粉中含硒量高达20Lg,每天在膳食中加入10g左右的蚯蚓干粉便可满足人体对必需微量元素硒的正常需要。蚯蚓中含有蚯蚓素、蚯蚓解热碱、蚯蚓毒和嘌呤、胆碱、胆甾醇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增强被饲养动物的免疫机能。蚯蚓体内含有胆碱酯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植酸酶等多种酶类,在水产养殖、畜牧和环保上有着重要作用。
3 蚯蚓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
蚯蚓是一种优良的水产动物的动物性蛋白饲料。蚯蚓肉能散发出特殊气味,极易引诱和刺激鱼类和其他水产经济动物以及水产名贵动物的食欲。因此在水产养殖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蚯蚓,即可制成优质高效的饲料。这样,蚯蚓既是优质饲料,又是理想的摄食与促长物质,从而改善水产养殖对象对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摄食强度和饲料利用率,实现节支、增产、优质和高效。陈琳等在对虹鳟稚鱼进行饲养的过程中发现,在饲料中添加3%的蚯蚓干粉,可使虹鳟稚鱼的日增重率提高0.48%,死亡率下降0.20%。
4蚯蚓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4.1 代替鱼粉
蚯蚓中蛋白质含量与进口鱼粉相当,比国产鱼粉要高,可代替鱼粉作为养殖动物的蛋白饲料。傅规玉试验结果表明,用蚯蚓粉代替鱼粉喂育肥猪日增重可提高13.1%,料重比降低10.0%。
4.2 促生长与防病抗病
蚯蚓因营养丰富,具备抗病保健及诱食功效,被广泛运用于畜牧行业。马雪玉在对肉兔的饲养过程中发现:在饲料中加入2.0%的蚯蚓粉,可使肉兔平均日增重量提高18.0%,肉料比下降12.3%。蚯蚓还可用于治疗猪高热,牛、马慢性肺气肿,牛尿道结石,仔猪白(黄)痢病等多种动物疾病具有很好的抗病保健效果。
百益宝公司主营百益宝EM菌种、EM原液、绿苗壮种植专用菌液和菌种、净源环保除臭菌液和菌种、饲料发酵剂,渔宝水产专用菌,发酵袋,农资产品等
(责任编辑:百益宝) |